夜更 (2020年11月8日)
原本我從不知有《夜更》這套紀錄片,卻因為金馬獎,得知這片。
第一場放映我未能參與,幸而可以有第二次參加的機會。
可能我比較眼淺,在觀賞三套影片的同時,我的眼眶中充滿了心酸的淚水。
片中的情節、畫面,甚至是對白,一切一切,都是我上年(2019年)6月後腦中不可能磨滅的記憶。
甚至,是日常。
「你是忘記了,還是害怕想起來?」(返校)
我沒有忘記,而我是害怕想起來。
因為一想起來,就會很心痛。
心痛在,很像《幻愛》男主角阿樂崩潰時叫出來的對白般---------「點解我乜嘢都做唔到呀!!!!!!!」
這份無力感,我想你們,也有過。
或是,你們也許有著相同的想法。
無錯,我是一邊寫一邊哭的,你們,又猜對了。
三段短片中,最深刻的不是當中的抗爭畫面(當然我看到時,真的是萬箭穿心,唉......T_T),而是 Peter Choi所飾演的的士司機,把少女的學生證送回中學後,把車停在中學外,希望重遇她以得知她安好時所看到的景象。
那些畫面﹐是中學生三五成群在鬧著玩的情景。
這些畫面,是我這個大嬸中學放學後的日常。
但是由(2019年)上年的6月開始,這些畫面,很奢侈。
我一直都覺得,6年前的我是否因為沒有盡全力,所以要他們承受了原本應該要由我承擔的責任?
比我年輕的人,對不起,你們的平凡暑假,被奪走了。
就是因為,我6年前沒有盡力。
這個想法,我表達了出來,導演們聽到,也說了一句:我想很多人,甚至是我們,都沒有一個是認為自己是盡力的。
這個,應該成為你走下去的動力,不要太沉淪在這種歉疚中。
席上也有觀眾講出,其實比我們年輕的人,膽更大。
一些我們都有著顧忌的說話,他們毫不修飾地表達了出來。
即使講出那句說話後,可能要付出沉重的代價。
甚至,失去生命。
既然他們有這樣的勇氣,我們這些「大人」,為何不可以陪伴在側?
謝謝你們
謝謝比我們年輕的你們
謝謝比我們勇敢的你們
《夜更》當中,Peter飾演的的士司機,可能是最多人有同樣的想法:
你們的所謂抗爭,搞到我無生意。
但是,當接觸過手足後,會不自覺地為他們抱不平,看到有「小朋友」沒有足夠的錢,少收車資;看到小朋友要瞓公園,心會不自覺的沉了一下。
他是覺得,你們這樣做是無用的,是不會贏的。
這就是,人的矛盾位。
包括,與我同行的朋友,也是這樣想。
她來自一個假民主的國家。
她告訴我,其實有否民主,都沒有分別。
但同時,她也安慰我
「你不知道你由(2019年)上年至今,努力的所有,是否真的是沒有用。可能在20-30年,或許在更長的時間後,你所埋下的種子,栽出了一顆很大的樹呢」
「你今天所做的事,或許要在更長的時間後,才有成效呢~」
「所以,繼續做你認為是對的事,這樣後悔才會是最少的!!」
也感謝她聽了我一晚的嘮叨~~~~
而且,就是因為我的力量微薄,所以我寫下了7篇幻愛演技篇,希望用我僅存的力量,幫助一個比我更敢言的導演。
在結尾時,主持人提過,如果想你發聲的掣肘減少,可以先減低自己的attachment(物質享受)。
可以由日常生活做起,例如原本一年買10件衣服的,少買3件,省下來的錢,作其他用途。
盡量在能力範圍內,光顧良心店。
不坐地鐵,儘量巴士(對於屯門牛來說,一穀眼淚T_T)
當比我年輕的人更勇敢時,我沒有藉口,連這些基本的事情都不做。
https://www.facebook.com/105384814705386/posts/1794871306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