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愛.音效與配樂

(寫於2021年3月10日)

先祝賀《幻愛》獲得第57屆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

不過,《幻愛》也獲金馬獎提名「最佳音效」。


不如,我哋由呢度開始傾?


《幻愛》其實除了完創的音樂外,還用上了西洋古典樂。


大家一定很驚訝對不對?


「裡面的配樂全部都是原創的,怎麼會有古典樂?」


以下為你娓娓道來。


還記得阿樂跟阿嵐第1次輔導後,阿嵐約Dr Fung在餐廳中見面嗎?


餐廳中所放的背景音樂,是貝多芬的第8鋼琴奏鳴曲「悲愴」第二樂章 : 如歌的慢版(Beethoven : Piano Sonata No.8 in C minor,Op.13,”Pathetique”:II Adagio cantabile)


我會知道這首古典鋼琴曲,源於童年回憶日劇《交響情人夢》。


第一集中,男主角千秋真一於女主角野田惠如垃圾堆的家聽到的鋼琴練習曲,正是這首。


✴✴以下的內容是我自己的推論,既然周導演不介意「讀者論」,那我就先說自己感受到的,如果有朋友不認同的,請告之。✴✴


✴✴我也不是專業的古典樂評論家,也只用別人在網上對樂曲的評價來說明,如有出錯,請指正。✴✴


據說貝多芬在創作完成該作品時,他聽力已漸失。有人認為該作品是貝多芬前半生的寫照。反映了作曲家縱使有幾次想過放棄但又不向命運低頭執著的性格:同時也顯現出他對人生和命運的憤慨與反抗,以及對追求理想的熱忱。(資料來源:《悲愴,但絕不低頭:「貝多芬c小調第八號鋼琴奏鳴」》)


世人對這首古典樂的解讀,不就剛好在傾訴著葉嵐的人物性格嗎?


葉嵐看似是一個不愁寂寞之人(經常拍散拖、Dr Simon關心她到床上去),其實沒有人能夠真正走進她的心裡,直到遇見純真的阿樂。


她也不想向命運低頭,奮力地想反抗,想自己活得與母親不一樣,她想靠自己。


周導演說過,他想透過餐廳反映葉嵐職業上想高攀上流社會,希望場景可以暗地裡呼應。


她希望透過Dr Fung的賞識,做到即將開設輔導中心的Dr Chan之流。


可惜的是,她以肉體換取Dr Simon的工作機會。


所以,她做不到(阿嵐:「我以為自己可以跟我媽不一樣,但原來不可以」)


不過,這也確實為熱切地追求理想。


餐廳中的背景音樂也在傾說著女主角的人生,這個安排應該也不是湊巧吧。


在之後的劇情中,也有用音樂來表達主角的心理狀況。


第2次輔導的中段,阿嵐跟阿樂中場休息時所播放的海浪聲,正正表現阿樂當時的心理狀態。

阿嵐在休息前,講出自己被輔導成功的例子(她自以為),從而想令阿樂卸下心防,盡訴心中情。


休息時的阿樂,心海中出現波紋,在猶疑著到底應否把欣欣的事講出。


海浪音樂在呼應著他充滿浪頭的心海。


除此之外,有些場面,用了靜音來表現演員的內心世界。


在阿樂病發的最後,阿嵐打電話到屯門醫院精神科,作為一個段落結束。


從阿嵐洗澡開始,作為一個新段落計算。


由阿嵐在浴室中開始,直到教授重複「你是否承諾,以後在公眾場合及私下,不會再接觸及騷擾受害人李志樂先生?」,都有著配樂的。


之後的回憶蒙太奇,背景就完全靜音------配樂沒有,環境聲沒有,一點音效都沒有(包括阿嵐那一段「很感謝大家給我這個機會」的對白」)


直到她說「但是......」兩個字後,配樂才再次出現。


在配樂靜止的瞬間,代表重複的問題當中「李志樂」這個名字,抽空她腦袋的一切。


當刻,她很無助,仿似漂流在真空無聲的太空那樣,靜靜地回放著與阿樂相處的之點滴。


然後,她平靜地講出「很感謝大家給我這個機會,這段日子我反省了很多,原來有些東西到失去時,才會明白它對自己有多重要。我真的好希望能夠成為臨床心理學家,當專業的心理輔導員,幫助更多有需要的人」這段對白。


講出這段對白需要完全靜音是想表現出她冷靜的表現,而且也有可能是想誤導觀眾。


**以下為我自己的理解,不一定正確,觀迎大家來這裡「傾兩句」**


因為鏡頭拍著她的近鏡。當時,她直視著鏡頭,瞪著觀眾,令觀眾不自覺地代入審問者視角。而那段對白是講她很想輔導他人、表情冷靜,讓觀眾有機會下意識地覺得葉嵐會為了前途,而放棄與阿樂在一起。


而在「但是......」之後,配樂再起,是為漸進式,感覺先是豁然開朗,後為瑰麗動人,代表她決意與阿樂一齊,更奔到圖書館去找他。


整個過程,在配樂以及音效方面,層層推進,配合劇情。


其實不只「靜音」這個音效緊扣劇情,還有阿樂的呼吸聲。


我很欣賞阿謙在演繹阿樂時,會有幅度很大的呼吸聲。


當時我很好奇,到底是阿謙自己加上,還是導演要求加上的呢?


我在導演的訪問中,找到了答案。


其實是配樂杜篤之老師的要求。


在周導演與杜老師合作的過程中,混音組會給他一個演員重新錄音的清單。


但是清單上並沒有很多對白要重錄,反而有很多呼吸聲。


周導演在作品完成後,才發覺到那些呼吸聲很重要。


在周導演因蒐集資料而接觸的精神病患者中,其中之一的病人看過試片後,覺得與阿樂連結在一起一樣,與他一同呼吸、一同感受。


所以,杜老師很重視那些呼吸聲,同時在混音的處理上很自然。但這些呼吸聲往往在現場的時候,不能錄得清楚,所以他便要求阿謙再錄。


杜老師暗地裡為《幻愛》多想一步,做好這些呼吸聲。


所以,我在看最初幾次時,在揭發欣欣是假的以及阿樂病發時,我真的被阿樂的呼吸聲影響到,不自覺地跟著他用力呼吸,繼而哭到整片眼鏡鏡片也蒙了。


難怪《幻愛》能夠入圍金馬獎的最佳音效!


https://www.facebook.com/105384814705386/posts/194377595806107/


幻愛電影剖析其他部分(目錄)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