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具故事 / 鴛鴦 (夜香.鴛鴦.深水埗)(2020年12月29日)
玩具故事
這個故事,我是最不深刻的,也是最沒有感受的。
因為我是一個屯門牛,親戚當中都沒有人住深水埗,所以童年比較少去,直到大姨大約在10多年前搬到深水埗,我才對深水埗有較深刻的回憶。
尤其是,食~
這個,會在《鴛鴦》篇提。
(OT:我的童年多數在屯門以及尖沙咀渡過,睇下之後你哋有冇緣以及想聽嘅話,我再講啦~~~)
而我想這個單元會講著兩兄弟在玩具店「想當年」,完全是導演的喜好以及回憶。
//梁銘佳在深水埗生活了很長一段時間,爺爺嬤嬤在那裡開時裝店,小時候放學都會到店裡幫忙,後來父親也在附近開 Hi-Fi 舖,他就轉到父親店裡「打躉」,聽一群中年男人閒話家常。《玩具故事》取景的舊式玩具店,就在他兒時就讀的幼稚園旁。「我的童年回憶都在這裡。」//(1)
-----------月巴又懶的分隔線又來了------------
這個單元中最先出現的配樂,最吸引我。
因為當中,有一段短短的旋律,與陳百強(Danny Chan)1980年所出的歌曲《喝采》(同為同名電影主題曲)開首的音樂有點相似。
(我會知道Danny是因為我媽非常喜歡他,在我童年還不可以自己話事聽咩嘅時候,佢幾乎日日播他的《一生紫愛》合集,裡面有這一首。而我最鍾愛他的,是幾分鐘的約會,因為故事感很強,而且很浪漫。)
(在上一代的歌手中,我比較偏愛他。)
//為甚要受苦痛的煎熬 快快走向歡笑的跑道
剩一分熱仍是要發光 找緊美好
春風一吹草再甦 永遠不見絕路
明日變遷怎麼可知道 何事悲觀信命數
似朝陽正初升 你要自信有光明前路
願知生命誠可貴 能為你鼓舞
路上我願給你輕輕扶 你會使我感到好驕傲
幸福歡樂陪著你去找 一生美好
將一聲聲歎息 化著生命力
懷著信心 解開生死結 雲霧消失朗日吐
以真誠我祝賀你 會踏上那光明前路
願將一腔熱誠給你 常為你鼓舞
願將一腔熱誠給你 常為你鼓舞//
配樂令我聯想到《喝采》,有可能或許是配樂師想憑歌寄意。
這份心意(不論是不是真的),我收到了。
我之前沒有看過飾演細佬的顧定軒的其他作品,我看到他,樣子跟中學時全校惟一一個樣子較年輕以及靚仔的英文老師好似,他到過美加Exchange,語調非常Native Speaker。
鏡頭影著兩兄弟來回走過深水埗的街道風貌同時,也影到有著昔日風味的小店樓上,掛著「重建」的Banner,重建的地盤上有著「市區更新,優質生活」的字樣時,
不禁想著,他們是否想提醒我--------市區更新後,生活真的更優質嗎?
這樣的舊日真的不能留,真的那麼不美好嗎?
大家認為呢?
鴛鴦
說起Native Speaker,令我想起了《鴛鴦》中男神的英文口音。
他的英文口音很不錯,可能是因為到過英國流學吧(我的是I go to school by bus,所以AwA)
他的西裝恤衫look,令我想起中學的經濟老師。
那位老師,身高跟男神差不多,而且,樣子有點像韓星金志洙(所以我在跟業主看大力女子都奉順時,不斷地覺得他怎麼去韓國出道了?XDD),他上課時那種語調應該可以跟深宵節目主持人相比,令我經常在他的課堂上一路好眠XDDD。
我也聽過他跟外籍老師說過幾句英文,有些語調跟男神差不多哦~~~XDDD
網上有評論說,他個人不太喜歡男神對著外籍英語老師時,用全英對白。
儘管他讀懂了導演想表達異鄉人從未嘗試融入香港生活等的信息。
因為這樣有點過於做作。
但是,我雖然也認為全英對白這個設定有點煩,但是深思過後,卻反認為不錯。
因為這樣除了反映了異鄉人在香港,即使不學習本地語言也可以生活外,其實也表現出,他跟外籍老師之間的差距。
以下兩段,就是答案
//匠心獨運地介紹一款款本土食物,
一個鬼婆卻未能進入香港人的真正內心。
我也未嘗希望主角佳偶天成,何奈,
當這觸及到文化政治創傷價值觀,
從她要自願送中當刻而起,就不再有可能了。
「唔知我下次返嚟,呢啲地方會唔會唔見咗呢?」
鬼婆問。//(雷米諾) (2)
//梁銘佳說。說及最為掙扎的章節,二人說是由王宗堯及Kate Reilly親身上陣的〈鴛鴦〉。故事講述中學男教師當上半個導遊,向外籍女教師介紹地道美食,鴛鴦、流沙西多士、豬腸粉,學期結束時為即將到北京工作的一方餞別,感情曖曖昧昧。全片交織二人一起吃美食,其中一個層次是講述食物蘊含的典故及殖民歷史,以及香港社會實况。生活跟政治,始終是無可分割的。
「即使他們不斷交流,因為文化背景、語言,可見到女方其實不太明白他的世界,及他面對的事情,社會事件引伸的情緒及創傷等。」Kate Reilly說。所有男女慢慢發展感情,都想了解對方世界多一點。對土生土長的男教師來說,豬腸粉永遠是豬腸粉,但女方可能只記得它是「米做的條狀物體」,這種兩個世界的隔閡,其實是比喻至家庭、文化、政治層面的失之交臂。吃口腸粉都覺得沉重?以美食行先,〈鴛鴦〉卻帶出一種社會疲勞。對於社運引發的情緒,不少人亦感到有如主角般難以名狀。// (3)
先撇開外籍老師「自願送中」這個部分,用全英語對白可以表達出儘管男神很努力地用對方語言向她解釋何謂「豬腸粉」,但是對於外籍老師來說,「豬腸粉」只是「米做的條狀物體」,這種兩個世界的隔閡,其實是比喻至家庭、文化、政治層面的失之交臂。
這種隔閡,不是語言上,而是文化、價值觀的鴻溝。
如果大部分都用上廣東話對白,也許就顯示不到男神想盡力為她解釋/想他們同步之意,而只是帶出外籍老師不用溶入香港也能生活,甚至只把這裡當作前往大陸跳板之意。
在回家沉殿過後,我則認為有這樣的深層意義。
吃口腸粉都覺得沉重?
對的,因為香港人吃的並不只是「米做的條狀物體」,而是本土的情懷。
戲中的那一碟「豬腸粉」,我也有吃過,仲要係同一間。
那時,我還會到深水埗找阿姨到北河街綜合大樓的健身室去做做運動(儘管現在我的肚腩已經肥過電單車XDDD)
做完運動前/後,我們會去電影中的那一家小食店吃豬腸粉。
坦白講,店舖簡陋,又坐得不太舒服(我還沒有試過像他們般立食XD),但是,我會落好多甜醬(我中意食甜XD)、走花生醬(個人口味)。
那種,確實是本土的美味情懷。
外籍老師真的較難明白(儘管男神已盡力解釋)
根據業主(我爸)所講,以前(20年前左右)他們是自家製的。
但是他們現在售賣的,只是交過來的現成貨。
儘管如此,我也吃得津津有味。
戲中,還有其他美食的。
鹹蛋西多,我就沒有吃過。
但是,西多,卻是我童年時與媽媽到樓下商場買東西後,有機會會吃到的下午茶。
我小時候比現在更嚐甜,所以與其說是吃多士,倒不如說是吃「糖漿」XDD
但是,我媽總是制止著我,一來她不吃那麼甜,二來吃太甜對我不好XD
KFC嘛,小時候吃的次數不多(因為樓下商場只有M記,中學時期才在樓下開了分店,直到現在)。
但是,我還是比較喜歡吃麥叔叔XPP
而電影中所選擇的KFC分店,卻令我深刻不已。
//男神帶外籍老師到海富中心 KFC 吃炸雞,一解鄉愁。他說這是「最浪漫的KFC」。鏡頭遂轉向雨中的夏愨道、政總外的水馬。浪漫,是因為眼前人,還是因為那年在此地度過的日與夜?為何浪漫,兩位導演希望留白,留給觀眾。// (4)
既然他們拋出了問題,那麼作為觀眾的我,很想回應他們。
因為,導演這個半電影/半記錄片,我覺得非常有誠意。
在我看著電影中從海富中心 KFC影出去的剎那,我跟叱咤903中的《903格》的主持們不約而同地,看到了另一個畫面。
而且,從來都沒有別的戲,有著這樣的情況。
浪漫,是因為那邊曾經充滿著燈海。
浪漫,是因為那個位置,我曾經,到過。
浪漫,是因為那裡,充滿著一個,我們都想要的,自由以及公義。
那個地方,夾雜著眼淚、夢想,以及殘酷的現實。
那時,我的分數剛好可以入讀某學院的Asso(雖然讀了大半年就Quit了)。
只有著父母給的零用錢,不夠去支援
又要上課,真的抽不到時間。
有幾天,傳得很危急。
所以,就連同根本不熟悉的中同(我的中學生涯,從來都是在不快中渡過)
在那個傳出有可能會出現不好消息的前一天,組隊前往,希望靠人數,令到事情不致於去到89年那樣。
坐的期間,我哋吹下水,講下大家嘅近況。
我們在凌晨前往目的地前,經過被稱為酒吧街的駱克道。
那邊酒吧中的外籍人士,燈紅酒綠、聲色犬馬。
戰場與歡場,只是一街之隔。
真的很像戰爭中,淪陷區與靡爛的外國租界區交界處一樣(當然,我知道是誇大了幾千倍)
那時,還要求大塊頭的男中同走在最前,因為如果酒吧中人想對我們打甚麼不好的主意
「唔打得都睇得」
當然,那些正在尋歡作樂之人最多都只是多看我們兩眼,而且從裝束上也得知我們是學生,所以不太理會我們,繼續醉生夢死。
最後,我們聽說不會歷史重演,才搭紅頂回家去
而司機,更坐地起價。
以致我往後的日子都對紅VAN敬而遠之。
事件已經發生在6年前,但是仍然記憶猶新,更時刻縈繞在心中,揮之不去。
因為那時在我心中,中三時看過的89年震撼畫面,很害怕會在眼前重演。
而被影的主角/犧牲的人,會是我。
那時在我心中,真的像戰爭會在我面前一觸即發那樣(當然真的不能與WW2相比)。
但是生活在文明大都會的我,那天的氣氛居然令我產生了如斯之感。
那種震撼,直到現在我都難以忘懷。
而看到了政總附近飄出的黃傘,則讓我郗歔不已。
//梁銘佳透露,他們曾苦惱電影裡的政治指涉要做到多明顯,有的人或許會覺得過於隱晦,也有人認為太直白。「我們希望電影是面向香港觀眾的,但也希望國際社會能夠理解作品訊息,所以我們最後放了一些小提示在裡面。」
一句對白,一個空鏡,或足以喚起城裡人的記憶與共鳴。因為我們都曾站在那空蕩蕩的大道,無畏無懼。// (5)
我認為是適中。
因為電影有到過外國參展,如果不寫得那麼明顯,有機會不知道香港在14年/19年發生何事的異國人有可能不會明白。
而且,現在的氛圍,比14年時還要差。
如果不明顯地講出來,恐怕將來,真的再沒有可以訴說這些的機會了。
//因為,在男神某個專訪中,被約到政總附近做訪問。數日之後,電影公司回覆,原來他目前仍有禁制令,不可以進入蒸糭(政總)範圍,即是不可以再回到電影中的拍攝場地。那短短的一幕,後來我才知道它的真正意義。全世界都有 Fat Uncle 連鎖炸雞店,但唯獨這一間他是不能(再)去的。因為這裡已經變成一個劃了紅線的政治禁區。
但只要你不選擇忘記,金鐘就在心中,但全世界最浪漫的 KFC,就在香港。//(6)
對,所以即使大陸也有Fat Uncle都好,全世界只有海富中心的炸雞鋪,最浪漫以及最刻骨銘心。
那間KFC,真的是我與男神,或是其他人一樣,認為這是最浪漫以及無可取締的KFC,因為那年在此地度過的日與夜。
//在片尾才出現男神的鴛鴦旁白,述說「鴛鴦」是如何煉成。本來覺得這段有點突兀,不過當他說著「鴛鴦,在2014年被收錄為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台詞,畫面顯示雨傘運動佔領夏慤道的場景,又覺得以「鴛鴦」作為城市的比喻,也挺特別。//(7)
I totally agree with him/her.
因為在第一次觀賞時,我也覺得真的有點odd。但是,在出現了雨傘運動佔領夏慤道的場景後,我反而覺得,是合理的。(尤其是出現了「鴛鴦,在2014年被收錄為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這句後)
在旁白中,他有提到鴛鴦中的奶茶,在茶餐廳/大排檔中是用茶袋撞出來的,然後再與咖啡混合的。
用上鴛鴦去比喻香港,除了是因鴛鴦裡,有著東方的茶以及西方的咖啡,鮮明地顯出香港是中西文化薈萃之地外,
香港,也是「撞」出來的。
中學的通識課中,也提及了香港開埠歷史。
香港其實是天時地利人和「撞」出來的。
(合理性不是在這次焦點所在,只是直述事實)天時:被割讓與租借給英國、國共內戰時,大量北方資本家帶著資產來到這裡,為這裡帶來資金、而剛好逃離到香港的,華人為多數,繼承了勤奮節檢的傳統,勞動力充足
地利:香港水深港闊(通識書中最深印象的那一句XD)、鄰近大陸,可以做轉口港、發展重工業(大量勞動人口),以及位處於紐約以及倫敦的中間,時差的關係,令到我們成為亞洲金融中心,與南韓、台灣&新加坡合稱為亞洲四小龍。
人和: 因為前宗主國為英國,為我們帶來已發展國家的完善制度、在教育方面更強制性地要學習英語(比其他非英殖民地還要早)、小政府大市場等等的政策以及香港人勤奮、自強不息、多變的特性,令我們成為國際大都會。 (當中當然有弊,但不在這次討論之列)
所以,這裡真的可以被原全取締嗎?
而且,鴛鴦的重點是「味濃」。
當中還包括,人情味。
看過一個數據,香港人在世界捐款排名中,是為十大。
50-90年代,因為大家處境相同,所以鄰里間很多時都會守望相助/同舟同濟(即是所謂的「獅子山精神」)
這也是一個「撞出來」的味道。
而鴛鴦的起源,是碼頭工人為了工作時可以「頂硬上」而有的。
從以前直到現在,香港人也習慣了「頂硬上」。
現在在這個Worst/Best的時代(It is the best of time,it is the worst of time.),我們,更加要
「頂硬上」。
PS:在音樂中,也能體現中西文化薈集
間場中出現的中文字,背景音樂的選擇,別有用心
大考Last Day,用上了中英文聆聽間奏的《綠袖子》XPP
KFC用上了圓舞曲藍色多瑙海
復活節假前的四星期用了給愛麗絲等等
聽到時,覺得別有趣味呀XDD
(1)、(4)、(5)
(2):https://www.facebook.com/RaminorNitsua/posts/2675888962675993
(6): https://p-articles.com/critics/1820.html
https://www.facebook.com/105384814705386/posts/179660027277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