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s not gonna be fun (夜香.鴛鴦.深水埗)(2020年12月29日)

我對深水埗的印象不只是《鴛鴦》中令人咀饞的「豬腸粉」,還想起了她那個原來是另一立場的女兒(表姐)。

在運動進行期間,她說了一些沒有良心的話,最後我決定Unlike她。


畢竟已經認識了兩個年代,我真的不想在她的面書上大吵大鬧,所以選擇疏遠了她們一家。


不想連最後一步都要做埋。


只是,以後沒有借口去深水埗了,有點可惜。


真的It’s not gonna be fun,畢竟真的認識多年,有點落寞。


而這個紀錄片的部分,有人覺得是畫蛇添足,有人覺得點睛之筆。


點睛之筆就實為過喻,但是,令我最深刻以及偏愛的,卻是這短短的20多分鐘。


因為,他為我拍出我的心聲,也願意為我們拍(雖然有夜更、佔領立法會、理大圍城等等,但是願意做吃力不討好的電影人,在香港的真的佔小數)(曾有人講過,香港的歌影視界,10%黃90%藍,因為做藍的才可以生存。)


儘管真的有很多位,都只是說著二妹的日常瑣事,對很多人來說,是sidetrack的,是多餘的


//電影中最不可缺乏的一個因素便是「人」,兩位導演希望用畫面講述不同身份香港人的故事。短片《出城記》講述大陸新移民和外傭相處的點滴,《鴛鴦》由中年教師的角度出發,《玩具故事》則是老店二代的經歷,梁銘佳和Kate總覺得少了一些年青人的元素。林倩同的出現正彌補了這一空白,於是有了第四部短片《It's not gonna be fun》。


「這幾年有很多人在說有關老香港的故事,無可否認,前三章作品都是比較關於香港的懷舊(nostalgic)情懷。人物不免都會向後望,有什麼美好的東西。最後一節,是向前的時候。」// (1)


社會上不但出現一大遍要「放棄年輕人」的聲音,更多的卻是一邊指責年輕人是「廢青」,但一邊卻要賺「廢青」口袋中的錢。(這個360行都有)(5年前的見工經歷,我記到現在,一面說年輕的一代不夠上一代穩定、奴性不夠強,一面卻說因為要開一個較年輕的Brand,所以要聘請一點較年輕的。)(所以,我從此對遠離那個品牌)


他們,向前看。而且不是拍一點假裝「貼地」的甚麼「香港愛情故事」(幾年前男神不就拍過了差不多的《向西聞記》中其中一個類似單元好嗎?),而是真實地反映出我的想法。(94年生,行年26的大嬸)


而且,更重要的是,二妹的想法,差不多幾乎就是我的想法。


我在熒幕上看到了我自己。


這個印證了月巴氏與方俊傑在《903格》中,講及《It's not gonna be fun》這部分時,覺得就是我們這一代的想法。


最開首的部分,他看見了一個很月巴的制服人士,她說了一句「They are so fat」。


看了4次,每場一到這裡時,戲院都會充斥著大家的歡笑聲XDDD


我也不例外。


而且如果經過的是我,我也有可能會這樣說。AwA


//她曾經往澳洲修讀藍帶廚藝學校課程,拍攝時在太子某間店舖當咖啡師,鏡頭下她與一般年輕女子無異,喜歡貓、富士山精品手信。眼見深水埗區由民建聯代表連任多年,決意參選挑戰,避免對方自動當選。即使她不愛打交道、不願忙碌,最後仍擔起參選的重擔。// (2)


//梁佳銘表示,「我們很幸運,因為她(林倩同)的『雙重人格』,好容易令故事充滿趣味。」


林倩同曾到澳洲的藍帶廚藝學院學做甜品,當過酒吧經理,出演過本地獨立樂隊 Teenage Riot 的 MV。明明不喜歡和人打交道,卻要每天擺街站、嗌咪,幫街坊解決各式問題;夢想當「廢柴」,卻擔起取下議席的重擔。直到最後敗給建制派劉佩玉,反讓她鬆一口氣。 


梁銘佳認為林倩同這位「港女」補足了《夜香.鴛鴦.深水埗》的人物光譜,「也反映了 2019 年發生的變化」。更令 Kate 著迷的,則是林倩同的生疏、誠實,還有那敢於改變的行動力。


「即使你根本不擅於從政,但還是會去嘗試;就算你心裡最想做的是待在家、跟朋友玩,也不愛跟陌生人打交道,但其實也可以做到。對我而言,這些才有趣、刺激。」// (3)


我很喜歡貓的,因為,她們真的很很很可愛呀呀呀~~~~~AwA~~~~


不過因為責任太沉重,所以寧願選擇到貓Cafe玩貓/拍攝街貓/在社交平台上看一下貓圖就算了。


畢竟她們其實跟小孩一樣,需要一生一世的照顧。


所以生小孩也不了。


我的夢想也是做一個廢柴。


雖然的只有中學畢業,英文程度只是I go to school by bus,勉強找到一份朝9晚6的文職工作,跟她是大學畢業以及曾到澳洲的藍帶廚藝學院學做甜品,當過酒吧經理不同。


但是其實根據她自己所說的,其實畢業後,也不過是想找一份穩定的銀行工,平日無事做就會坐在家Hea/找朋友一齊Hea。


我也不過是如此。


我也只是想在不是上班的期餘時間,待在家的床上看手機、Hea,然後再上班。


她在自己經營的酒吧/Cafe中,不喜歡客人坐得太接近吧枱,因為她不喜歡與人打交道。


我說話尖銳,也不擅辭令,試過對他人太熱情,結果他人窒息;措詞尖鋒而令到他人尷尬/厭惡。


而這種需要撞得板多才可以「滿分」的情況,我不想這樣,因為自己受創之餘,也會傷害到對方。


而這種傷害,是無必要/可避免的。


於是,我選擇遠離人群。


現在娛樂眾多,根本不需要像業主(我爸)那個年代一樣,一定要出去多認識朋友才可消磨時間。


我可以躲於家這個Comfort Zone中,看任何的歌影視,有想法的話,通過社交網站便可吐露出自己的心聲。


既可以完全由我控制想表達的,是那一個部分,而且更重要的是,可以選擇以匿名去講。


的確,匿名比實名/面對面更自由。


所以,為何我會比較喜歡在家中一個人看戲。


因為即使我在看戲途中情緒多麼的激動,也不會騷擾別人。


我個人的選擇為,自己看戲看得舒服/自在為首要,聽覺/視覺享受為次要。


我喜歡在看電影/電視劇時自說自話、用電話Take Notes,為可能會寫的影評作準備。


我喜歡在家穿著快爛的衣服,很頹的、隨意的看。


在電影院,不可能,因為會騷擾到其他觀眾。


既然如此,不需要遷就呀,在家看就可以了。


幸運的,我家還有我可以這樣做的空間。


可能都算叫做學過下配音,所以不論是何種熒幕,也不會嫌棄~~


當然觀賞質素可能比電影院差,但是聽覺/視覺享受並不在「自我感覺」之列。


在做一種自己喜歡的事時,當然是以「自己」為先呀不是嗎?


激動時,衝口而出會傷人的說話,我躲於家中自言自語,他人聽不到便不會有傷害了。


你可以說我是因噎廢食,但是這樣又不會令他人受傷,自己又舒服的,為何不可?


為何身旁,一家要有別人?


而且,我也跟她一樣,有著「雙重人格」。


//眼見深水埗區由民建聯代表連任多年,決意參選挑戰,避免對方自動當選。即使她不愛打交道、不願忙碌,最後仍擔起參選的重擔。//


//儘管她明明不喜歡和人打交道,卻要每天擺街站、嗌咪,幫街坊解決各式問題//


//「她的性格未必很適合做政治人物,但時勢需要的時候,她就去做,她沒有甚麼包袱,就是想幫人。」//(4)


其實有過那麼刻骨銘心的回憶,我並不會想看《幻愛》。


畢竟《幻愛》就是我內心心處中痛得死去活來的初戀,團隊差不多幾乎把我這段往事拍出來,誰願意再入場血淋淋地面對那個令我窒息的初戀?


但是因為編導們的背景、他們十分需要票房證明,以及「吹大雞」,所以才走去看的。


只是,看完後,感覺實在太強烈了,所以衝口而出,在這裡抒發自己的感受(趁人少少)


也不是太想寫所謂的「影評」。


一來,懶~~~~~


二來如果我真的要寫,我是力臻完美之人,我會想用一些嶄新的角度去寫,麻煩。


就像二妹也怕麻煩的街坊一樣。


三來,回憶是雙方的,我雖然有問過他會否介意我把往事寫出,他說不介意的。但是,為了保護他,我也不想講太多,怕太引人注目,他會受傷。


因為,曾經深愛過。


四來,這套電影已有太多影評人寫了,根本不需要我去幫忙呀。


所以,我就在寫完自己的感覺/少少細節位後,就不想動筆。


但是,在他們的票房節節上升時,戲院居然關門大吉QAQ


因為香港人普遍善忘,待熱情冷卻後,就沒有人會再關注這套電影。


所以,我選擇在這個空窗期時,投到更多人的友版去,希望維持著電影的熱度。


希望在戲院重開時,不致於被同期的外國電影打得落花流水。


而且,蘋果的報導也讓我知道,其實我的回憶也不是太突出的一個。


就毅然去做這件事,希望略盡綿力,幫到票房。


這套電影其實與我無關的,我沒有投資,為何那麼熱心?


因為,無力感。


在2020年下半年,社會運動已被打壓得體無完膚,我已再找不到自己可以在現實生活中可以幫到手的情況下,惟有寄予在幫一個比我敢言的導演。


希望在他們勢孤力弱時,以我的星星之火,獨挑大樑,起著牽頭作用,感染更多人關注這部電影。


[結果,有了意外收穫,《幻愛》團隊在我的文章上線後,遙遙地用著短片回應著我(我自己覺得啫)XP]


最後,他們靠著觀眾暑的口碑,回到本了(至少)。


不論是我還是二妹,時勢需要的時候,就去做,沒有甚麼包袱,就是想幫人。


她不是太想去做區議員,因為不知道自己還可以對這場運動做甚麼,因為無力感,因為想「做返啲嘢」,所以參選,希望踢走建制派。


我不是太想寫影評,因為不知道自己還可以對這場運動做甚麼,充斥著無力感,想「做返啲嘢」,所以獨挑大樑。


她說政治人物不太明白後生仔的諗法,也認為一份工不一定要打一世。


I totally agree with her.


政治人物只是急著要年輕人融入大灣區,但又送他們的子女到外國,拿外國藉。


政治人物只說與他們意見相左的年輕人是「廢青」、「暴徒」,卻沒有從年輕人的角度去望,只用自己已成功的角度回望在山腳下的年輕人。


政治人物從來不看社交媒體,但又卻說年輕人很難明。


在上位者也不明白,年輕人不想為了樓而打一世工、可以同時身兼幾職,可能是為理想,也可能只是為了以自己舒服的方式過日子。


請人的只是會看到年輕人CV jumpy,認為他們坐唔定,先入為主。


但又不去嘗試理解我們,為何經常轉工。


或是,我們真正的本事。


二妹說我的一生都好攰,無一刻唔攰。


我都係


可以Hea的話,不會郁~~~~~


可以的話,我希望日日Home Office,不需換衫出門,還可以攤在床上工作,真正的「躺著賺」。


如果中了六合彩/錢會掉下來,就不想工作只想Hea/做自己喜歡的事。


她以上所說的,都是我所想的。


所以,儘管這部分訴說的是一個參選者的日常,我卻看到了一個女生的日常。


也看到了自己的日常。


她對著她參選議員的拍擋,說了一句「He is me,he represent me」


在某程度上,我也想對她說一句「She is me」。


最後,我藉此,多謝導演們。


//梁銘佳續指,最後章節反映新一代的多元多變,跟以前讀書、畢業、打工的路途不同,故事結尾及未來「也留給年輕人」:「年輕人很敢走自己的路,我常常認為他們做事比我們叻,更少廢話。上一代可能會不明白或者感到很受威脅。但是,時代改就是變了吧。」//(5)


多謝他把故事結尾及未來留給年輕人(我),也沒有覺得我們「廢」,以及沒有看不起我們。


這樣的人,在香港,為數不多了。


PS:這套電影不用重金禮聘,也請到了曾鈺成來客串哦 AwA~~~~~


(1)、(4): https://hk.epochtimes.com/news/2020-11-16/31121178

(2) 、(5):https://m.mingpao.com/ldy/cultureleisure/culture/20200522/1590087644978/%E3%80%8A%E5%A4%9C%E9%A6%99-%E9%B4%9B%E9%B4%A6-%E6%B7%B1%E6%B0%B4%E5%9F%97%E3%80%8B-%E6%B8%AF%E5%91%B3%E9%9B%BB%E5%BD%B1-%E5%B0%8F%E5%BF%83%E8%BC%95%E6%94%BE

(3):https://www.thestandnews.com/culture/%E5%B0%88%E8%A8%AA-%E5%9B%9E%E6%86%B6-%E6%B8%AF%E5%91%B3-%E5%B9%B4%E8%BC%95%E4%BA%BA-%E5%A4%9C%E9%A6%99-%E9%B4%9B%E9%B4%A6-%E6%B7%B1%E6%B0%B4%E5%9F%97-%E5%B0%8E%E6%BC%94-kate-reilly-%E5%8F%8A%E6%A2%81%E9%8A%98%E4%BD%B3/


https://www.facebook.com/105384814705386/posts/179668320610368/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