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叔的愛.劇本

「最想觀眾看完《大叔的愛香港版》是快樂的,這個小時(收看時)甚麼都不用想,只投入在喜劇入面,開心地笑完,這是開拍這齣戲的初衷。」


首先,必定要先感謝導演郭家禧與編審盧思麟拍攝這部改編劇的初心。


近年來的香港,在2019年6月後直到現在,一直處於一種「低氣壓」的環境。


我們都抖不過氣。


在這個地方更需要笑聲的時候,他們帶給我們苦中一點甜。


的確,這套劇看完後會令心情稍為放鬆,甚至會卡卡大笑的。


但≠甚麼都不用想


整體而言,港版CP值比日版高


其實都明白版權購自TV Asahi,可能在改動劇本方面限制很大,也就放大了日版劇本原有的問題。


不過,港版比日版更惹笑(雖然日版我看的是廣東話版,配音稿用字都接地氣,但就是比港版稍遜)(日版廣東話配音Details)


(話說,香港版出到「頂佢個肺」ಡ ͜ ʖ ಡ)


而此劇的主題為:先找出自己真正的想法,再面對;不用太顧忌他人想法,Be yourself


副題:習慣/依賴=愛?(阿田習慣了依賴阿牧/KK)


劇本問題跟日版一樣,跳太快,很多情節都要自己腦補。


個人不太喜歡腦補必須成為看劇一部分,有些劇集不腦補也通順,但這部《大叔的愛》不論日版還是港版,不腦補基本上是不通順。


不論日版還是港版的劇本,都應該是先set要發生的情節,然後再想人物性格,所以注定所有人物性格總是跳線(只是多與少的分別)。


因為要令劇情如劇本發展,所以要演員勉強做一些不是角色人物性格的行為去推進。


如梓芊的表白/阿田去到台灣好像reset似的,甚麼也忘記了一樣


(這個問題,每套大台[TVB]劇都發生.......但Viu的劇,肯定不是經常都有)


(2021年看過的兩部電影[《遺愛》、《我的印度男友》],都是劇本令人物塑造欠佳。)


導演郭家禧在製作特輯提過,想把《大叔的愛》加長至15集是覺得日版7集太短,很多位置空白,想補完以及加入香港元素......


但我卻認為整個劇本在extent後,空白位愈補愈多,無少過,觀眾要自行腦補的部分仍在,甚至更多


整劇中,Louis(Stanley@Mirror)、Francecsa(簡慕華)、Carmen(練美娟)、平哥(楊偉倫)、KK(黃德斌)的人物塑造對比起阿田、阿牧以及梓芊好一點點(跳線較少)


以Louis & Francecsa為例:


Francecsa:由執著→放手→重新戀上 (有人認為她的行為很聖母,現實中不太可能,基於她的人物性格,我持相反意見)


Louis:滑頭、現實、快來快去→有膊頭,放慢腳步(認識了Francecsa之後)


他們沒有重複選擇,而是向前Move on,觀眾較容易接受/明白(但其實篇幅更多的話會更好)


即使KK有重覆選擇(在香港向阿田表白後被拒,二人前往台灣發展後再表白),但也有充分理據(阿田接受阿牧=阿田不是不喜歡男人,在Francesca的鼓勵下再之對田展開追求)


反觀梓芊 (甚至乎日版的荒井千鶴):


一直給阿田一些不實際的意見→知道自己對他有好感→知道牧向田表白,鼓勵他們一起,所以未有表白→因為困擾自己,同時也聽了Louis的意見去表白→表白前又要跟阿牧講向阿田表白→向阿田表白後扮無事發生過→再鼓勵阿牧去跟阿田講清楚


表白/不表白這個點重覆可以,但是要比不LOOP更要有過程(supporting)(如梓芊有病[這個情節老土但至少會將把行為合理化]),因為重複的劇情會令觀眾覺得很confuse(為何上一刻已經決定因田牧已成CP而不表白,下一刻卻向阿牧說要向阿田表白[神又係佢,鬼又係佢])。


梓竿性格本身爽朗乾脆(雖然心直口快),以性格推想,其實不會那麼的綠茶,因為她也是會為他人著想的女生。


→既然田牧已在一起,為何要表白?

→表白也不要緊,為何要徵求阿牧同意?

→這樣真的對阿田好嗎?

→她不會不知道這樣做會對兩人的關係有影響吧?


但偏偏就是安排她好像不知道為何做了以上行為後,會對田牧感情有影響。


最簡單可以令到事情合理化的改編如下:


喝醉的梓芊在田牧都在的三人群組中,forward錯了自己向阿田示愛的voice massage,瞬間酒醒Delete Massage,怎料她只Click了「為我刪除」(而她不察覺),其餘兩人其實收到且已收聽。


前設可以說她跟隨了哥哥把事情錄音的習慣,用了自己號碼Send回給自己。(其實還有其他可能性,不過變化太多,不詳述了)


前設要在之前的劇情中先鋪墊。


而劇本中一定要出現的Louis勸梓芊表白,可以出現在喝醉前Flash Back他的說話(要安排多一次酒醉 / 把醉酒情節搬到後面,並且是她獨自一人),她覺得忍著很辛苦,又怕影響到田牧,所以只錄在手機,怎料錯手Send到群中。


把細節微調,人物性格即時不會那麼反覆無常。


此劇中,不只女配角,主角的田牧皆如此,又沒有strongly supporting去講心情/行為轉變過程(經歷了甚麼作出之後的決定)(表白與否 / 接受對方與否 / 合分與否),觀眾只會覺得角色行為太反覆,脫離了人物性格.......


同樣情形,《愛回家之開心速遞》的「龔水戀」也出現過,我未得閒寫only......


幾乎整劇的人物塑造也出現問題(分別只是大與小),令劇情不通順,很難令人忽視.......


另一個我個人認為的情節漏洞是—Louis向Francecsa兩次的求婚(雖說第2次不是求婚,但女方答應下嫁.......),感覺都只為呼應主角線(KK向阿田求婚、阿田同阿牧求婚),完全沒有想過這條線的發展是否適合有第2次關於結婚的情節。


他們的人物性格描寫得較其他角色再好一點(我覺得是全劇最好,但因為集數太小而未能extent),但「臨尾香」.......(ᗒᗩᗕ)


港版的成功,casting(尤其是Edan)(Casting的CP值)與劇本搞笑度應記一功....... 


會選Edan & Anson做男主角s的原因,是劇組覺得他們有著「既有友誼又有些微的戀愛感覺」,更在Casting前剛巧碰到他們正在認真排戲(練習),覺得他們會是珍惜演出機會的人。


Bromance嗎?這個在港版劇中不太覺得,只覺得他們是好兄弟,但「戀愛」感覺好像欠奉.......⊙﹏⊙


但努力這個點,肯定是真的。


PS:


1. //劇本安排太少所謂Magic Moment (一刻戀上的時刻),只有第12集Louis為Francesca戴上眼罩一段。而兩人無聲相對亦是Francesca將對方由小朋友變成心儀對像的時刻成就出Magic Moment ,而這種浪漫劇情中的Magic Moment反而好像在田牧之間卻並不常見,實為可惜.....//(美劇癮 歐美娛樂資訊平台)


其實不止那麼少的,不過田牧之間少見(甚至可說是沒有)是真的……


→擁抱(第6集田&芊假扮情侶[有的原因是因為日版都有(≧▽≦)]、Louis & Francesca[戴上眼罩後他們跳舞,酒醉後吐露自己軟弱的Francesca令Louis不忍,所以拉她入懷])


→眼鏡(Darren跪地懇求阿田讓愛時,他有先除眼鏡)


2.劇中提及不少性別定型問題……這個可以是一個專題,但懶,不想做,no啦……( ̄³ ̄)


3.配樂方面,就算沒budget為這套劇寫一套全新的不要緊,但每個人/couple有一個theme為佳(只有梓芊跟阿田有,其他角色都沒有.....=__=")


港版 vs 日版觀後感其他部分



https://www.facebook.com/Twilight314Illusion/posts/322977896279409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