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愛.演技 (Part 1) (演員) 挑戰1:崩潰戲份的挑戰
這個部分,再細分了「演員」(挑戰1:崩潰戲份的挑戰/ 挑戰2:放下自我,感受角色)、「導演」、「對手」以及「對白」(聲音)四個部分。
挑戰1----崩潰戲份
電影最初講述阿玲病發那一幕,有著看舞台劇的感覺。因為一直拍攝著的肢體動作、面部表情,那種因為被迫害而導致的反應,以及遊人的反應,也不是全身,而是著重表情以及反應,以淺景深使觀眾把注意力集中在人的情緒上。
而這種表現手法,除了劇本需要寫得很細膩外,還要演員以及導演配合得天衣無縫才能夠達到同樣效果。
我曾經有幸跟名師學過配音,因而得知只用聲音演繹的挑戰。那時的我,配10次畫面只有1-2次比較接近戲中演員、角色情緒。
當時的導師,給了我一張表
每次當我們為角色配音前,他都會先問學員數個問題
1片段中的人物行為
2人物背後的情緒、動機
3片段中各人的關係、身份
4環境如何
也正如紙上所寫
因為配音員未必看過整套影片(尤其是一些只有一至兩句對白的過場角色),所以在幫片中人物配音時,困難重重。
皆因在配音前,很多時不會事先得知片段內容,而且大部分時間都不會(除了大台配音組以及配重要角色的配音員外)。所以在配音室中,更多時是考驗配音員的即場反應。
尤是一些情緒起伏較大的場面。我試過因為要「大癲大肺」地笑,但是導師又不允許我數秒數,最後笑到差點氣絕身忙XD
由於配音員可以做到畫面中相對反應的時機可能一瞬即逝,過後可能便有機會不能再故意營造之前那個效果,所以配音某程度上=演戲,不過只是Copy畫面中人物的演技,用聲音演繹。
而阿謙跟思韵在各大小訪問中不約而同地講出他們為了一鏡到底,在他們的崩潰戲份中重覆了20次
//蔡思韵:「《幻愛》是我拍攝以來最大的挑戰,無論是精神上還是體力上都是最難。有很多崩潰的場口,精神和體力上都要去一個歇斯底里的狀態。由於要配合很多機器的移動、收音、入鏡等問題,加上每個take都要做番那個高度,崩潰那場我前後要拍廿幾take。」
劉俊謙:「電影不是我最熟悉的媒介,所以覺得《幻愛》很難演,由於很多時都是單機拍攝,所有場口起碼都要做double,在精神和體力上都是很大挑戰。做得多會開始滑牙,如何可以保持一定的濃度而不失新鮮感呢?這個是非常困難。導演要求很高,他有說過沒當我們是新人,他只為拍到最好最靚,但對於我們來說是很難做。」
蔡思韵:「一鏡到底或特大的close up攝影鏡頭,對我們來說是很大挑戰。至於親密戲,我本身是比較保守,幸好和導演、阿謙討論後,明白這場戲的需求和對劇情上的必要性,真正拍攝時就很安心。」//(1)
我聽聞後非常震撼,因為我自己親自嘗試過一次
畫面中的女主角的因懷疑丈夫出軌而臨近崩潰邊緣,我需要以顫抖的聲線把對白讀出,以達至最佳效果。
我對片時的試音,被導師認為是最好的一次。在之後的正式錄音,都不能把試聲的那一個表現「撞」出來。
但是他們,竟然在各自的崩潰戲份中,維持了20次!!!!!!!!
//這場戲(阿樂病發)對體力和精神更是考驗,同樣的戲能用的鏡頭至少要拍兩次(一次跟欣欣,一次跟葉嵐)//(2)
而且,在我觀賞那幾場崩潰戲份時,我看不出他們有滑牙的跡象(自己的親身經歷告之是會滑牙的,就連普通戲份都會),否則在第三次觀賞時我不會像前兩次般,腳軟得差點想搭的士回家。
一樣的戲份,用同一個崩潰情緒的高度、聲線,甚至是同一樣的表情以及動作
=要在短時間內重複傷心崩潰20次!!!!!!!
你們能否想像嗎?
由於我自己的經歷,我可以想像到那個痛苦的感覺有多麼的強烈(前文提要:所以,仍然淚崩到不能自已,揪心的感覺由電影院散場的燈光亮起直到現在落筆這刻,仍然存在。這種痛,不是頭痛、肚痛,而且由心痛至左胸,再蔓延至全身。我差點因為這種切膚之痛而不能離開戲院,連站起來的氣力也沒有,直情有少少腳軟的情況。)(想知道我的感覺為何會這麼強烈,走到這邊)
這種感覺,要重複20次。
阿謙更有說過:蝴蝶站發現欣欣是假的那一場因為要趕著在天亮前拍好,所以要爭取時間。
他們要在各自的獨腳戲中,傷心崩潰切膚歇斯底里20次。我做/崩潰一次都已經覺得困難無比/心理上已不能支撐,他們要一次過崩潰20次,所以我非常理解他們在心理以及體力上的疲憊。
他們各自做了20次,沒有滑牙,以同樣高度的情緒去完成戲份。
所以,在我眼中,他們發揮的那幾場對手戲,是為超額完成。
https://www.facebook.com/105384814705386/posts/194315749145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