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愛.演技 (Part 6) (正面例子)


(寫於2021年3月10日)


劉俊謙與蔡思韵可以把角色演繹得扣人心弦,其中的原因,我將「嘗試」詳述之。

這個部分,再細分了「演員」(挑戰1崩潰戲份的挑戰 / 挑戰2放下自我,感受角色)、「導演」、「對手」以及「對白」(聲音)四個部分。

再加上一個面例子以及一個正面例子佐證

總結部分


正面例子(幻愛)


這個令是令我的心再次被撕裂的正面例子。

在阿樂病發的那一場,只是四句對白,以及演員的反應,便足以令我有著由心房蔓延至全身的痛,全身軟弱無力,差點要搭的士回家的生理反應(3以及第5次都有)(For Details,here)

你們一定覺得很誇張,對吧?

既然阿樂喜歡欣欣的「真」,我也希望把最真實的感覺,呈現大家眼前。

在第三次觀看幻愛時,儘管有了前兩次的心理準備,也想為了寫好我的影評,所以我真的想盡量把我的理智喚回來,希望可以留意更多細節,以結合自身經驗,做到最好。

但是當阿樂把葉嵐誤當為欣欣而且講出一句:為甚麼要走時,最先出現不是眼淚,而是----窒息的感覺。

我想不只是我,任何人也曾經問過曾經的她/:(你說過你那麼愛我)你為甚麼要走?不是說好了要一生一世一雙人的嗎?為何翻臉比翻書還要快?

阿樂講這句對白時,他的神態、語氣、對白也令我聯想到當年他心中應該會質問的說話。

在他內心深處,仍是覺得自己的解離症會嚇怕我,更認為我嫌棄他,最後遺下他獨自一人去面對往後的日子。

其實,他就是因為信任我以及太愛我,所以才在我面前展露出兩種人格,他期望我可以諒解他,Stand by him side

但是,我沒有與他同行,更要求他獨自去面對。當時我自己心中盤算著-----假如將來我跟他真的分手了,他解離症的情況只會更差。

所以,當時的我為了他以後著想,所以想「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即使將來我真的不能陪伴左右,他也能自行康復。

而當他康復了便不會再需要我,然後把我拋棄。

為何我會覺得他會這樣想?因為患過中度抑鬱的我,心中想法就是這樣。如果真的有人愛上我,我會因為自己的不足、缺點,而覺得他不是真心想跟我終老的。

終有一天他因被我嚇怕而離開我。

我雖然討厭被拋棄的感覺,但是也證實了我不值得被愛。

而我們,也有相同的想法。

當我討厭被世界遺棄的感覺,有著解離症的他更甚。

有過抑鬱的人,凡事都慣性地先向壞的方向進發。

當一個人把生命完全交給你時,你們的感覺會是如何?先是乍喜,然後乍驚。

喜的是他因為對我的完全信任,是一種鼓舞,是一種肯定,是一種對於一個沒有自信的「我」的Imprint。我總要承認,我心中有著不多不少的優越感。

驚的是-----如果他是以生命來愛我的話,我能否有著承擔的勇氣以及能力?萬一因為我過程中出錯/我與他分手後,他要是因為覺得連惟一能夠接納他的人都失去了,所以放棄自己的生命。這麼沉重的愛,我能夠承受嗎?

在得知他有解離症後,我一直在問自己以上的問題。

最後,因為與他的價值觀、性格、興趣是南轅北轍以及這份有機會以生命作為代價的沉重感,壓得落荒而逃。

即使大家沒有我這種特殊經歷,但是你們也應該有過曾經山盟海晢的時候吧?如果對感情是認真的,也希望白頭偕老吧?

誰不想對方妾心如君心?但是又可能會為了這個負擔感到抖不過氣,甚至有一種逃離之感。

就是因為彼此也把真心交予對方,不想辜負大家的心意,所以「愛」字之中,藏有「心」字。

儘管社工以及惟一知情的阿姨也對我勸道:每個人的生命也是他自己的,如果他在分手後以為你拋棄他而最後選擇了結生命,這僅僅是他個人的選擇,與你無關。你也不需要因為他個人的決定而把責任全部落在自己身上。

大家也是這樣想,對吧?

但是由於我自己經歷過抑鬱,所以太了解被拋下的人的感受。

在分手前,我有想像過如果他了結自己的生命時,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這是一條生命。我代入他的角度,發覺這就是不想被拋棄我之感。

君心如妾心。

這可能是出於同情。但同時,我很清楚我應該還愛著他,因為在乎。

我在乎他的感受。

如果不愛,我就不會理會他的死活,頭也不回地轉身離去(這也是你們對一個真的已經不愛的前度的態度),而不是像阿樂發現欣欣是假後,回抱他。

更何況,我們只是平常相處沒有話題,這不代表我們在乎對方、想有人信任自己以及對方發生任何事也會,自己也會有切膚之痛這些感覺是虛假的。

正正因為我跟他也有著差不多的想法,而且我們也可能已經做到了愛人如己,把對方代入為自己,所以才不忍分開,因為這等同於把自己拋棄一樣。

所以直到現在(2020),我仍然放不開那份好像拋下自己般的內疚、自私、懦弱。(過後,這種情緒已經不復見了,有機會再解釋原委)

所以,在阿樂質問阿嵐是否最後都會拋下我時,我已經搶先一步在心中嘶吼:沒有,我不願意拋下你!

縱然我有一刻想過:如果把你醫治好,你就會嫌惡我然後分手。我不想

縱然他真的沒有一絲這種想法,我也會是這樣想。

這就是我。

一個矛盾的我。

但是,下一刻便立即知道自己不可以也不應該有這種想法。

他已經因為解離症受苦多年,如果我有能力,應該幫他解困,而不是自私的希望他永遠被此事困擾,令他不接納其他人走進心裡,經常孤寂一人。

我想他與更多人有交流,對其他人也敞開心扉,不再孤單。

最後,我想在我有能力時,親手為你裝上能夠用最快速度逃離我的羽翼。

即使他在解離症康復後、教會他日常生活的瑣事(因為他的記憶區被暗人格控制,以及他自己本身人格對不喜歡的事情完全不會想動腦筋,所以對我做成依賴,認為生活瑣事靠我就可以;而且他很容易緊張,頭腦一熱就空白)進步後不需要我甚至嫌棄我然後轉身逃跑,我也想用我這對充滿傷痕的手,遂片逐片羽毛為你加上。

因為,當你Be A Better Man之後,我沒有自信可以令你停留。

我寧可盡我所能,幫助你在更廣闊的天空中傲翔,即使自己最後會經歷心如刀割般的過程,我也甘願。

你們也有這樣的時候吧?

如果是愛他的話,心中肯定想他變得更好,為他著想。即使不確定他是否你的終點站,也希望對方進步,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因為,曾經深愛過。

我都一樣,只是因為自己的危機感以及悲觀的想法,比你們更容易有負面情緒。

只是,因為我的操之過急,以及用上長輩式口吻與他說話,有時更加因為他同一事情問我數十遍而開始煩躁,情侶間的甜蜜、鼓勵消耗殆盡後,磨擦開始增多。

我開始問自己:我有能力承受以後也是擔驚受怕的生活嗎?我有能力解決所有問題嗎?是否一輩子也要對方承受自己的情緒過活?這樣我們也受傷呀!這不是我的原意呀!我的原意是想你快樂呀!

我們的相處,何時變成了互相傷害?

這就像阿嵐在自己家崩潰時說的那一句一樣---------不是你不夠好,是我的問題,當你知道真正的我是如何的人,你肯定會介意。

因為磨擦增加、自己對與他之間問題的無力感、我帶給他的傷害以及,不想因為他的解離症終日惶恐地過活,所以最後選擇分開。

如果我們分開,令刺激他解離症因素減少。而我因為解決不到他的解離症,覺得很挫敗,導致我把負面情緒發洩在他身上,我們在一起是為了讓大家進步,而不是為了互相傷害。

我也很厭惡這樣的自己,更何況是他?

你們一定會說,這個情況,可以找其他人幫忙呀?為何不求助?

首先,他極度抗拒他人得知這個事實,因為怕別人因為他的解離症而遠離他。

他的父母與他關係不好,如果他父母知道,一定會責備他。

我當然也明白,因為我曾經也患過抑鬱,也對別人絕口不提,怕別人疏遠我。

而當時,因為我不想其他人知道他有解離症,所以很少人知道。

即使是告訴社工,她叫我不要插手;

告訴父母,他們不相信;

告訴阿姨,她相信但是又愛莫能助。

當全世界也認為你們的分手是女方的責任,因為女方成績好,嫌棄男方。

只有我自己才明白,我是被無力感充斥著。

當時,又有誰能夠了解我?

全部人也不幫我,或是,根本無能為力。

想問一下大家,假如全部人包括你們的朋友也站在前男友那邊,你會否傷心欲絕?

全部的指控也落在自己身上,只有你自己知道是因為各種原因(自己當然也有不是,但是當中很多問題不能解決的無力感、不想兩人因為瑣事生磨擦而令大家都傷,從而失去為他裝上羽翼的動力以及勇氣,又沒有人幫),所以主動提出分手,放棄。

從而,在阿樂還沒有對阿嵐講出對唔住時,我已經在心中,甚至在與他看的那一次時,不斷地重覆對唔住這三個字。

對唔住,我唔係想傷害你的,呢個唔係我本意。

對唔住,因為我自己的軟弱、無能,發洩在你身上,更因為對我們之間的問題無力。看見你,等於看見自己對待你,我是如何的軟弱無能。因為面對不了自己而把你推開。

我是嫌棄我自己未能幫你解決你的解離症,不想面對失敗所以分手,不是因為嫌棄你,更多的是,嫌棄我自己。

對唔住,點解我係你痛苦、需要人幫助嘅時候,我過唔到來幫你?

點解我乜嘢都做唔到呀?點解?!!!!!!--------這句,正是阿樂撞牆時聲嘶力竭地表達的對白。

在阿樂未開始撕裂式嚎哭之前,我已經在戲院中這樣做了,只是怕他人的目光,所以聲不大,一直在抑遏自己。

如果在家中,恐怕我會跟他一樣,一邊抽搐,一邊傷心欲絕地重複著對唔住以及點解乜嘢都做唔到。

當阿樂在撞牆後開始攬著阿嵐放聲痛哭時,我的抽搐增多。眼鏡上的霧氣因為戴口罩而加劇,連熒幕也未能看清,只是靠鏡片中朦朧的影像以及直插入心的哭聲來確認情節。

完場後,我整個人都在微震,是用盡力氣後身體軟下來那種。因為在阿樂病發的那一場,我已用盡了所有力氣,身體出現我要休息的警號。

阿樂病發時所喊的幾句對白

「為甚麼要走?」

「你根本不愛我,你最後都會拋下我,對吧?」

「對唔住!」

「點解我乜嘢都做唔到呀?點解?!!!!!!」

以及在撞牆後攬著阿嵐後,為了自己的無力、內疚而發出的哀號、悲鳴。

便足以令我回憶過去,繼而在戲院這種公眾場合失控。

同樣是哀痛地嚎哭,我能夠冷靜地分析陳瀅的是9叫,之後沒有幻愛式的情緒失控。

甚至在寫這個正面例子時一邊寫,一邊因為回憶起那個今時今日也令自我憎恨的自己而淚流滿面,好幾次因為太痛苦想放棄明天再寫,但又怕感覺淡忘而堅持寫下這一切(像男女主角在演繹崩潰戲份時一樣。),希望盡力做好。

這個,就是幻愛的優勝之處----------一石激起千層浪。

他們的演繹,令我被記憶吸回5年前,那個痛苦的旋渦之中。

他們先是放下「劉俊謙」與「蔡思韵」本來的帥哥/鄰家女形象,用上「李志樂」、「葉嵐」的人物性格/視覺去飾演角色,在角色身份(只想單純地深愛對方的男女)、行為上(阿樂因為對於推開/責罵女朋友而感到內疚所以撞牆自盡,這個與我在拍拖時的心情一樣;阿嵐在阿樂撞牆後因為不想對方受傷,甘願被他撞,寧願他撞自己,不會死,這個跟我很想在當時做的反應一樣[For Details:Here])、對白(我當時都想講出的話,主角們用盡力氣替我講出)上令我掉入那個接近把我撕裂的回憶中。(如圖所示)

他們所演繹的情緒=我與4000字當時的情緒

             他們的角度=我們的角度

不是我代入他們的角度,是他們代入了我的角度。

所以,我感受到月影老師所講的「真實的芬芳」。

他們的演繹,Connect了我。

也能Connect到情況沒有我那麼「特別」的觀眾:

//劉俊謙在一段幕後特輯訪談中提及:「到底我跟角色的連結在哪裡?我覺得其實都是一個很脆弱的人,那個脆弱是同等的。」

這句話其實很適合作為這部電影的主題,無論所謂「正常人」亦或是精神病患,我們在這部電影都能找到一些相似的感受。電影結束後,我跟這名同行的演員說,這部電影是很能夠感同身受的。很奇怪喔,我不是精神病患,但某種程度而言,其實我們和精神病患是沒有什麼不一樣的。// 練健輝 Lian Kien Hui 

友版字源祺說 說這套電影99/100,阿樂病發那一幕作為一個大男人,他看到都幾乎要哭,而且是為2020年十大之首

電影狂人-影評情報交流平台強烈推介,並在我第二次出影評時,Share了我的Post,感謝你,因為你,我嘗試不再懶惰,令我萌生開Page我念頭

港唔斷戲更由電影中,想起對「香港」這個地方的愛

大台劇中的那個為最愛擋刀,在言語上用了大段對白表達痛苦(演繹的方法還要是不洽當的),都比不上阿樂病發這一場,幾句對白以及他們忘情演出下,令我回想那甜蜜又難受的初戀。

到底那一對能夠最打入觀眾心中?

看了我那麼長的剖白,這個答案已經呼之欲出了吧。

: 丹尼爾。海的兩三事

https://www.facebook.com/105384814705386/posts/194317902478743/

熱門文章